🎬 《正常人》席捲全球:曾經這麼親近過,是幸還是不幸?
《正常人》第二集,花了幾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刻寫性愛,尺度之大讓人直覺聯想到電影《格雷的五十道陰影》系列,甚或去年以禁忌愛戀挑動觀眾味蕾的韓劇《春夜》與台劇《我們不能是朋友》。
有別於上述作品,《正常人》的敘事策略並非訴諸激烈的情節,而是在恬淡日常間,以快節奏的敘事鋪述兩人的情感拉鋸:第一集表白,第二集做愛,第三集分別,第四集新生⋯⋯從未予人鹹膩刻意的感受,反而有種真實綿密的唯美感,緊扣觀眾心弦。
故事伊始,當梅黎安對康諾說出「你是唯一一個真正和我講話的人」,似乎也早早暗示了對話之於他們關係的重要性,就像後來,康諾藉由與梅黎安的來回信件,進一步看見自己生命的本質。這麼說來,真正與《正常人》對標的戲劇該是 Richard Linklater 的「愛在三部曲」才是。
如同梅黎安所思忖:很多人終此一生也不曾和其他人如此親近過。何其有幸,他們擁有彼此。
《正常人》相當難得的一點,是它毫不避諱地觸及親密關係中的權力角逐,也不吝於展露生而為人的惡念暗面:高中時梅黎安對康諾的「臣服」——甘願守著不能言說的秘密,因他一句「我愛你」的許諾展開人生,卻又因他殘忍的另覓舞伴結束小鎮生活;大學時康諾對梅黎安的「取悅」,讓他在昔日同學面前,坦然擁她入懷。其間的權力消長,不乏令人皺眉的情感博弈,他們甚或對屈於對方的控制甘之如飴。但在作者莎莉魯尼看來,這些都是「正常」的。
既然人生在世上總會與他人交集,無法全然獨立,那麼何不就學習彼此依賴,彼此救贖?這個結論在影集中或許並不鮮明,但在小說裡,卻是作者就親密關係拋擲的終極問答。不論認同與否,這一論點,都為觀眾提供了重新審視一段關係的新鮮切點。
▋全文請見:https://bit.ly/2WZpl1z